首页 > 信息园地 > 行业新闻

我国完成首次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多学科综合环境考察 我自主研发浮标布放高纬度深远海海域

1737-07-30 13:54:52  璩静发布    来源:中国科技网

 最新发现与创新

    据新华社“雪龙”号8月12日电(记者璩静)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的综合调查已于当地时间11日结束。记者获悉,这次历时8天的科学考察将作业区拓展到北冰洋大西洋扇区的挪威海和格陵兰海,共完成2个断面16个站位的多学科综合科考任务,首次在水文大气、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大气化学、海洋生物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获得大量关键数据和重要样品,在我国极地科考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第五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马德毅介绍,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克服气旋造成的风大浪急等恶劣海况首次挺进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在挪威海等新增考察区域进行综合调查,此次获得的关键数据及后续样品分析将使我国在北极环境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有利于推动我国极地科技和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日,第五次北极科考队在挪威海公海海域成功布放了中国极地科考史上第一座大型海气耦合观测浮标系统,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浮标观测与布放技术首次进入高纬度的深远海海域。据介绍,作为现代深层大洋环流的起点,北欧海是北冰洋和大西洋水体交换的重要通道,是北冰洋两大主要入流水源地之一。而挪威海正是北欧海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北极涛动核心区”,它影响着全球海洋循环和北半球气候,也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关键海域。

    马德毅说,通过布放大浮标,我国将获得该海域大气边界层和中、上层海水多项重要参数的近20项实时观测数据,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关键海域的长时间序列气象、大气成分和水文数据的空白,对于提升我国海洋与气候预测、预报业务化能力,提高我国在北极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的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科研与应用价值。

    《科技日报》(2012-08-13 一版)
(中国科技网)
责编:董子凡

    暂无文档
    分享到:
暂无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更多促销产品

更多最新产品

海能TANK微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