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园地 > 行业新闻

重磅:韩春雨基因编辑实验在国外得到实验事实证实

2016-08-09 13:39:58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Gaetan Burgio博士公布的实验结果Sanger测序图。该图看起来很混乱,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每一个碱基的峰图,后面都跟着一个滞后的峰,如下图所示,我们用与碱基相同颜色的箭头标出了峰的位移,这实际上是移码突变造成的。我们在一个诱变/恢复试验中,将发生移码突变的片段和野生型的片段的混合物进行Sanger测序,就会出现类似的峰图。

  因此事实上,Burgio博士的实验中,目的基因发生了移码突变,造成这种峰图,可能恰恰证实了NgAgo有效。不过似乎NgAgo切割基因组的效率并不高,造成了多种移码型的混合物。众所周知,基因编辑技术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在基因中造成移码突变,使其失去功能.

  Burgio博士说他们所用的引物已经过验证,是特异性的,那么,如果NgAgo无效,实验中除了目的基因的完整片段以外,不会出现任何额外条带,更不会出现移码现象。

  那么出现的那些额外条带,为什么经过Sanger测序,序列是非特性的呢?我估计是因为他们设计的guider ssDNA的序列特异性不好导致的。他们的guider序列,应该就是之前CRISP/CAS9实验所用的guider,但CRISP/CAS9识别序列必须包含PAM序列,所以对序列特异性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而NgAgo方法采用ssDNA作为guider,没有PAM序列的限制,但同时对guider序列的特异性要求就高了。如果guider序列的特异性不够,肯定会对基因组序列乱切。

  打个比方,这就像用google查找一个词“韩春雨”,找到的一定是“韩春雨”,但是如果你只输入“春雨”,那么出来的就不一定是“韩春雨”,还有“春雨贵如油”,“春雨医生”,...,等等。

  一种新技术在诞生之际,一般都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韩春雨没有造假, 那么NgAgo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前途是光明的,但无疑需要针对不同的生物、细胞和基因序列,进行设计、实验条件优化,提高基因组切割和编辑效率。

    暂无文档
    分享到:
暂无评论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益择网”或“益择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择网,转载或摘编请必须注明益择网, http://www.51select.com/ ,用作其他用途请务必联系本网 。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或会员自行上传的资料,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更多促销产品

更多最新产品

海能TANK微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