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切之本
2018-12-27 15:24:43
2018年12月26日9时34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到北京交通大学的火灾报警,消防部门立即调派8个消防中队、30部消防车赶赴事故现场处置。同时,市公安、应急管理、教育、卫生等部门和海淀区政府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到10时20分,火情得到控制。
经核实,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学校东校区2号楼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众所周知,垃圾渗滤液含高有机物浓度,含高挥发性气体高毒性气体,渗滤液浓度过高的话其危险性远超过充满面粉的房间。此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
而类似的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并非孤例。2015年4月5日中国矿业大学实验室爆炸致1死4伤;同年12月8日清华大学实验室爆炸致一孟姓博士后身亡;2016年9月21日东华大学一实验室爆炸致两名学生受重伤……一项基于2010至2015年国内外高校95起实验室事故的分析中,内地高校就占了66起。
这一悲剧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三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的夺去宝贵的生命,让人痛心。
高校实验室事故每一次发生,不仅可能造成一定的实验器材损坏,更有可能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令人揪心。而能够经过十几年的拼搏成功考入高校的,大多是未来的栋梁之才,每一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对于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损失。高校的实验室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高校实验室存放有一定量的易燃易爆物品,多样的实验设备也使得实验室的电路更为复杂,这些都使得其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而实验室更需严格细致的标准,让做实验的师生按规定作业,以此来确保安全。北京交通大学此次发生爆炸事故便是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所致。
高校实验室应当是学生探索科学,探索未知,探索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而不应成为他们生命的终点。高校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每一条都是用前人的血泪书写而成,进行实验的学生理应严格遵守;学校在具体的实践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排查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合理规定,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高校实验室的爆炸事件,让很多人心痛不已。清华某博士生“毕导”在哀悼之余,也在安全方面提出了经验之谈:我的实验室安全理念其实说白了就八个字:不要侥幸,别怕麻烦。实验室里的安全事故,基本都是因为这种心理:防护好麻烦啊,今天不防护一下也应该不会有事吧?所以有一些小建议在这里说给大家。
1、进实验室,务必穿好白大褂,让衣服完全覆盖自己的皮肤。
2、实验室里别吃喝东西。
3、对高温高压心怀敬畏。
4、搭土装备的时候要带上脑子!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吴超也曾总结了高校实验室事故特点:各种实验室类型繁多、易燃易爆物品种类多、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多、各种实验样本标本多、试验内容和项目变化、接触和操作人员不固定、危险物品量少易忽视、安全管理制度难落实等。实验室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触电、机伤、腐蚀、辐射、中毒、感染和被盗等。
科研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希望学校以及科研工作者能在以后的科研经历中更加注重安全的防护,确保万无一失!避免痛心的事发生。
实验室安全问题不容松懈,理应警钟长鸣!愿生者警醒,逝者安息!
- 网友评论:
- 已有0条评论